1979年作品"中美友好玲瓏燈"選為外交部國家級禮品,現收藏在美國白宮。
1981年 作品《1.3米迎春大花瓶》,陳設在北京大會堂。
1982年 作品《52公分迎賓大掛盤》,獲第二屆全國陶瓷設計評比一等獎、獲藝術瓷總分第一名,被譽為當代“國寶”,現收藏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
1986年 作品《33頭云鳳組合餐具》,獲第三屆全國陶瓷評比一等獎,獲日用瓷總分第一名。
1990年 作品《斗笠碗》,獲第四屆全國設計評比二等獎。
1994年 作品《65公分哥弟混合梅瓶》,獲第五屆陶瓷設計評比二等獎?,F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浙江廳。
1999年 作品《66厘米萬邦昌盛吉慶瓶》,被北京人民大會堂收藏。
2004年 《吉祥如意瓶》收藏于北京人民大會堂。
2006年 作品《群猴掛盤》,《灰釉水波碗》收藏于中國美術館。
2006年 于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徐朝興五十周年個人回顧展”;
2007年 中國非物資文化龍泉青瓷傳承人;
2007年 應邀參加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世界地理標志大會”;
2008年 中國知識產權文化大使;
2009年 杭州歷史博物館《傳承與延續》龍泉青瓷展。
1980年出任龍泉青瓷研究所所長。有一次,他在北京故宮里看到一只青瓷大盆,直徑約40厘米左右。他突發奇想,如能把盤徑再擴大一點,制成哥窯掛盤,必獲佳效。他的這一想法得到當時廠領導的大力支持。于是他夜以繼日研究試制52厘米迎賓大掛盤和一米三迎春大花瓶。廠里還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以他為主攻關技術難題。 于是他與攻關小組人員一起制定了設計方案,調整配方、刀形、上釉、燒成工藝等制作方法。有時為了攻克一個技術難關,連續幾個晚上都在試驗工場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半年多30余次反復試制,這兩件哥窯產品終于試制成功了。 隨后,他創作的這件52厘米迎賓大掛盤在全國陶瓷美術設計評比會上,榮獲一等獎,獲得藝術瓷總分第一名。有關專家認為,這件作品的制作工藝和技術難度已超歷史水平,被譽為當代哥窯瓷器“國寶”。這件作品曾送亞太博覽會展出,現收藏在中南?!白瞎忾w”,一米三迎春大花瓶則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浙江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