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指尖上的神技——李得濃木雕作品展”于廣州文理一堂展出?,F場負責人陳憲章告訴記者,潮州木雕工藝大師李得濃于2016年10月離世,此次展覽特為紀念他舉辦,共展出木雕作品30余件。
李得濃,1949年出生,廣東潮州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木雕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先后參與潮州開元寺、韓文公祠、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順德清暉園等國家及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大型雕塑修建工程,并曾在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以及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舉辦的博覽會上多次榮獲金獎和銀獎,其作品更被中國國家博物館、釣魚臺國賓館、中國工藝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廣東檔案館等收藏。
李得濃的女兒李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其父在廣美的求學經歷大大開拓了他的藝術視野,尤其是在此期間接受了系統的美學訓練。1980年,潮州市政府對開元寺展開了大規模的修復工程,李得濃與唐大禧、陳鐘鳴、王龍才、吳維潮組成5人團隊負責雕塑工程,期間接觸大量民間雕塑原件原作。進入新世紀,木質結構建筑日漸減少,潮州木雕也逐步從公共空間裝飾走向室內,走向收藏。
進入新世紀,為了迎合市場,許多人包括政府部門在內都支持木雕往產業化發展,通過運用機械批量生產木雕,以縮短制作周期,降低成本,從而使利潤最大化。李得濃卻堅持手工創作。他認為,手工雕刻和機器制造的效果截然不同,這就好比書法與電腦打字之間的差別,機械化的木雕是工業工藝品,永遠不可能成為藝術品。
李得濃的作品基于傳統藝術精髓而不拘泥于傳統之繁縟,注重內涵,注重構圖疏密,注重造型和體積感以及點、線、面的結合。作品玲瓏剔透而不失凝重,多層次鏤通而不覺繁瑣,藝術思想與技藝皆備,蘊意豐富,融匯古今,真正把潮州木雕從過去的建筑裝飾、民俗日用功能提升到新的藝術高度。
廣州美術學院研究員、著名藝術評論家李偉銘這樣評價李得濃的大匠精神:“潮州金漆木雕有其穩定的歷史題材和鏤空透雕的傳統手藝,客戶在意蝦須蟹爪的復雜、精細程度,大匠卻往往放不下自己的偏好——因材立意、因意賦形,在天工與人力之間尋找自己的興奮點?!?